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CO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CO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CO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反应CO(g)+H2O(g)⇌CO2(g)+H2(g)的△H>0
B.在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ν正<ν逆
C.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小
D.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已知: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I2(aq)+I-(aq)⇌I3-(aq)的△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υ>υ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研究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条件对以下可逆反应的影响:2SO2(g)+O2(g)⇌2SO3(g);△H<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研究的是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横坐标表示压强
B.图二研究的是温度对平衡的影响,Ⅱ采用的温度更高
C.图三中t0时使用了催化剂,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D.图四中t0时增大了SO2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已知:CO(g)+H2O(g)⇌CO2(g)+H2(g)△H=Q,其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如表所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温度/℃400500850
平衡常数9.9491
黄铁矿(FeS2,其中S为-1价)是工业生产硫酸的重要原料.FeS2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3FeS2+8O2
高温
.
6SO2+Fe3O4
(1)若有1mol FeS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
催化剂
.
2SO3(g)△H.
已知T℃时,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T℃时,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恒容反应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______.
②T℃时,平衡由A点变到B点时,平衡常数K(A)______K(B)(填“>”、“<”或“=”).
③已知1g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气态三氧化硫,放出热量1.536kJ,则上述反应的反应热△H=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某科研小组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O2和H2O来制备硫酸,装置如图,电极A、B为多孔的材料,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请问:
①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②溶液中H+的移动方向是由______极池到______极池(填A、B).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生产铵盐、尿素等的原料.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如下:
N2(g)+3H2(g)⇌2NH3(g)△H=-92.4kJ•mol-1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已知H2(g)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写出NH3(g)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无毒、无害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3)25℃时,将a mol (NH42SO4溶于水,向该溶液中滴加V L稀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稀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25℃时,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
(4)工业上常用CO2和NH3通过如下反应合成尿素[CO(NH22].
CO2(g)+2NH3(g)
一定条件



CO(NH22(l)+H2O(g)△H<0,t℃时,向容积恒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10mol CO2和0.40mol NH3,70min开始达到平衡.反应中CO2(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时间/min0307080100
n(CO2)/mol0.100.0600.0400.04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