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在298 K、100 kPa时,在1 L水中可溶解0. 09 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氯气在298 K、100 kPa时,在1 L水中可溶解0. 09 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题型:海南省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氯气在298 K、100 kPa时,在1 L水中可溶解0. 09 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 (列式计算);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将向_____________移动;
(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向________ 移动。
答案
(1)Cl2+H2OH++Cl-+HClO (2)
(3)正反应方向
(4)增大;正反应方向
举一反三
如图装置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AsO33-+H2O+I2AsO43-+2H++2I-,往上层溶液中滴入足量试剂X充分振荡,静置后下层液体变无色。则X可能是
[     ]
A.溴水
B.氯化铁溶液
C.碳酸氢钠溶液
D.稀硫酸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1.2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已知t0~t1阶段保持恒温、恒容,且c(B)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已知在t2、t3、t4、t5时刻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其中t3时刻为使用催化剂。
(1)若t1=15s,则t0~t1阶段的反应速率为v(C)=__________。
(2)t4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3)t5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____ (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4)已知t0~t1阶段该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 kJ(Q 为正值),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共有I~V五处平衡,其平衡常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四个曲线图
有关上述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图①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曲线图②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的pH变化
C.曲线图③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
D.曲线图④可以表示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容器中间是一个可左右滑动的隔板,若容器材料的导热性很好,能保持容器左、右侧温度一致。起始时向左侧的容器中加入1 mol N2、3 mol H2,右侧容器中加入2 mol A2、2 mol B2进行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衡时隔板仍在正中间
B.左侧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小于右侧反应的反应速率
C.当达到平衡时,若升温隔板一定会发生移动
D.若人为地将隔板向右推动,由于右侧平衡不受压强影响,故隔板可停留在所推动的位置上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反应①Fe(s) +CO2(g)FeO(s) +CO(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FeO(s)+H2(g)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下表
(1)写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_________,推导反应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与K1、K2的关系式_________。
(2)在恒压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2和H2,在温度为1173 K时达到化学平衡,若向容器中加入Ar,则达到新平衡时,平衡常数K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此时CO2浓度与原平衡时的浓度相比,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已知
2CO(g)+O2(g)=2CO2(g) △H=-566.0 kJ/mol ①
2H2(g)+O2(g)=2H2O(g) △H=-483.6 kJ/mol ②
则反应CO2(g)+H2(g)CO(g)+H2O(g)的△H=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