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 “洁净煤技术”研究在世界上相当普遍,科研人员通过向地下煤层气化炉中交替鼓入空气和水蒸气的方法,连续产出了热值高达122500~16000 kJ·m-

(14分) “洁净煤技术”研究在世界上相当普遍,科研人员通过向地下煤层气化炉中交替鼓入空气和水蒸气的方法,连续产出了热值高达122500~16000 kJ·m-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 “洁净煤技术”研究在世界上相当普遍,科研人员通过向地下煤层气化炉中交替鼓入空气和水蒸气的方法,连续产出了热值高达122500~16000 kJ·m-3的煤炭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CO和H2可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
(1)已知:
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①
2H2(g)+O2(g)=2H2O(g)  ΔH2=—483.6 kJ·mol-1   ②
C(s)+H2O(g)=CO(g)+H2(g) ΔH3=+131.3 kJ·mol-1  ③
则反应CO(g)+H2(g) +O2(g)= H2O(g)+CO2(g),ΔH=       kJ·mol-1。标准状况下的煤炭气(CO、H2)33.6 L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CO2和H2O,反应过程中转移    mol e-
(2)工作温度650℃的熔融盐燃料电池,是用煤炭气(CO、H2)作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在正极反应,用一定比例的Li2CO3和Na2CO3低熔点混合物做电解质,以金属镍(燃料极)为催化剂制成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H2-4e-+2CO32-=3CO2+H2O;则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3)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与20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在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VAL,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A、B两点时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      
②若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自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      t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情况下,为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 降温     B 加压     C 使用催化剂    D 将甲醇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
答案
(1)—524.8 kJ·mol-1   3 mol        (2)O2+4e-+2CO2=2CO32-
(3)①VA2/100   5:4     ②大于     ③ABD
解析

举一反三
(12分) 恒容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浓度(mol/L)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0C
1.0
0.80
O.64
0.57
0.50
0.50
0.50
2
8000C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0C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0C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前20min内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在 20分钟内就达到
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用同种物质的浓度变
化表示),则达到平衡时υ3          υ1(填>、=、<=)
c3               mol/L。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5) 800℃时,反应2A B+D的平衡常数=                           ,
实验2中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试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将表中序号处应填内容)。

          ②          ③          ④

(2)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所示。
a.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Ⅰ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30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p-CP)=     ,以及300s时p-CP的降解率为          
b.实验Ⅰ、Ⅱ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c.实验Ⅲ得出的结论是:pH=10时,                 
(3)可通过反应Fe3+ + SCN Fe(SCN)2+ 来检验反应是否产生铁离子。已知在一定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Fe3+)="0.04" mol/L,c(SCN)=0.1mol/L,c[Fe(SCN)2+]=0.68mol/L,则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共16分)如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可逆反应:A(g)+B(g) xC(g)的生成物 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的情况,则    曲线表示无催化剂时的情况,速率:a     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若乙图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分别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和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He气后的情况,则    曲线表示恒温恒容的情况,此时该恒温恒容中
C%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丙图可以判断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      热反应(填:放热、吸热),计量数x的值是       
(4)丁图表示在某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某物理量随着温度(T)的变化情况,根据你的理解,丁图的纵坐标可以是        ,[填:①C% ②A的转化率 ③B的转化率④压强⑤c(A)⑥c(B)];升温平衡移动的方向为    。(填:左移或右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和Y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X和Z可形成X2Z,X2Z2两种化合物,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径最大的元素。
⑴ 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⑵在一定条件下,容积为1L密闭容器中加入1.2molX2和0.4molY2,发生如下反应:
3X2 (g)  + Y2(g) 2YX3(g)    △H  反应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

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用化学式表示) ,  K=         
②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则△H      0(填>,<)。
⑶A1是四种元素中三种元素组成的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将0.1mol·L-1的A1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12,则A1的电子式为          
⑷B1、B2是由四种元素三种形成的强电解质,且溶液呈酸性,相同浓度时B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其原因是                
⑸A2和B1反应生成B2,则0.2mol/LA2和0.1mol/L B1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在25℃时,向100ml含氯化氢14.6g的盐酸溶液里放人5.60g纯铁粉(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反应开始至2min末,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氢气。在此之后,又经过4min,铁粉完全溶解。则:
(1)在前2min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
(2)在后4min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
(3)前2min与后4min相比,反应速率较快的是 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