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选项电极a电极bA溶液B溶液现象或结论ACuZnCuSO4ZnSO4一段时间后,a增加

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选项电极a电极bA溶液B溶液现象或结论ACuZnCuSO4ZnSO4一段时间后,a增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电极a
电极b
A溶液
B溶液
现象或结论
A
Cu
Zn
CuSO4
ZnSO4
一段时间后,a增加的质量与b减少的质量相等
B
Cu
Zn
稀H2SO4
ZnSO4
盐桥中阳离子向b极移动
C
C
C
FeCl3
KI、淀粉混
合液
b极附近溶液变蓝
D
Fe
C
NaCl
FeCl3
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b→a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可知:A、该原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当转移电子数相等时,参加反应的两种金属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nM知,由于M不同,所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不同,故A错误;B、锌比铜活泼,所以该原电池中,电极b作负极,电极a作正极,原电池放电时,盐桥中的阳离子向a极移动,故B错误; C、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所以该原电池中,电极b作负极,电极a作正极,负极上碘离子失电子生成碘单质,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所以b极附近溶液变蓝,故C正确;D、铁是活泼的金属,所以该原电池中,电极a作负极,电极b作正极,原电池放电时,外电路上电子从电极a沿导线流向电极b,故D错误,答案选C。
举一反三
关于下图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流由铁钉经过导线流向石墨棒
B.该装置是一个简易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
C.石墨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D.石墨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不能发生原电池反应
B.活性炭是阴极
C.总反应为:4Al+3O2 +6H2O → 4Al(OH)3
D.电子从铝箔流出,经电流表、活性炭、滤纸回到铝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小组按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铁的吸氧腐蚀。完成下列填空:
    
(1)图2 是图1所示装置的示意图,在图2的小括号内填写正极材料的化学式;在方括号内用箭头表示出电子流动的方向。
(2)写出正、负极反应的方程式。正极:                ,负极:               
(3)按图1装置实验,约8分钟才看到的导管中液柱上升,下列措施可以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的是                 
a.用纯氧气代替具支试管内的空气
b.用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再蘸取铁粉和炭粉的混合物
c.用毛细尖嘴管代替玻璃导管,并向试管的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
(4)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建议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这一措施        (填“可行”或“不行”)。
(5)有同学观察到图1装置在组装时就会使导管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导致实验时导管中液柱上升需要更多的时间。图1装置组装时,使导管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的原因是      。消除这一现象的简单操作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将电极a、b分别与负载连接后,电池就能正常工作。下列有关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电极一定是负极
B.若X是H+则H+将从a电极通过离子交换膜移向b电极
C.若x是O2则生成的水将从d口流出
D.溶液中的电流方向是从b流向a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两电极材料均为P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极发生还原反应
B.每生成0.6克CH3COOH,电子转移为0.04 mol
C.Y极反应方程式为:O2+4e-+2H2O=4OH
D.质子移向X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