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

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1" mol/L,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气体甲为SO2和H2的混合物  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之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 g Zn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Zn与浓硫酸反应Zn+ 2H2SO4(浓)= ZnSO4+S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类型变稀,这时发生反应:Mg+ H2SO4(稀)= ZnSO4+H2↑。A.由于反应后的溶液中c(H+)="0.1" mol/L,含有稀硫酸,所以上述两个反应都发生,得到的气体甲为SO2和H2的混合物。正确。B.假设产生的S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则x+y="1.5;2x+y=0.1L×18.5" mol/L-1 L×0.1 mol/L÷2.解得x=0.3;Y=1.2所以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之比为0.3:1.2=1:4。错误。C.根据B的计算可知反应消耗的Zn的物质的量为:x+y=1.5.故反应中共消耗Zn的质量是1.5mol×65g/mol="97.5" g。正确。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 ×2="3" mol。正确。
举一反三
(17分)Na2SO3固体在空气中久置容易变质 。
(I)Na2SO3固体在空气中变质的主要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II)为探究Na2SO3样品的变质情况,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Na2SO3样品完全变质; 假设2:Na2SO3样品完全没有变质;假设3:              
补充完成以下实验过程及现象和结论,完成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再滴加H2SO4酸化的KMnO4溶液;
现象: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为无色
①结论:样品中有      离子,假设1不成立。
②褪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步骤2:另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再滴加稀HCl,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加适量BaCl2溶液;
③现象:若                                         
        
结论:假设2成立。
……
……
(III)为测定某无水Na2SO3固体样品的纯度,甲同学设计了下图实验。

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                                                         
(2)实验中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打开活塞P从导管左端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3)除已称量的a g Na2SO3样品外,实验中还应测定的数据是          处(填图中字母)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硫酸是工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在化学工业的很多领域都要用到硫酸,如橡胶的硫化、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硫酸钠”的合成,铅蓄电池的生产等。工业上生产硫酸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我国采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SO2,已知1g完全燃烧放出7.2kJ的热量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 
(2)为了有利于SO2转化为SO3,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在具有多层催化剂且又热交换的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进行反应。在如图Ⅰ所示的装置中, A处气体进入装置前需净化的原因是                          
(3)精制炉气(含有体积分数为7%、O2为11%、N2为82%)中平衡 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关系如图2所示、在实际生产中,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选择常压、左右(对应图中A点):而没有选择转化率更高的B或C点对应的反应条件,其原因分别是:            

(4)已知: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
焙烧711t明矾(M=474g/mol),若 的利用率为95%,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t。(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除硫酸工业外,还有许多工业生产。下列相关的工业生产流程中正确的是        
A.向装置中通入氮气且保持体积不变
B.向装置中通入氧气且保持体积不变
C.添加更多的催化剂
D.降低温度,及时转移SO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I.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

(1)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____→ ____ →____→____f。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产生的气体是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SO2气体为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可以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在SO2还原Fe3的反应中SO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从A中的FeCl3溶液中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A.烧瓶B.酒精灯C.漏斗D.烧杯 E.玻璃棒
(4)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A中的溶液,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表明的还原性性弱于S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实验室用图1装置测定SO2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已知SO3熔点为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                 
②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入氧气。试写出一个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③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        
④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mg,装置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ng,则此
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
(2)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3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
淀生成。
方案II: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III: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I”、“II”、或“III”);
试管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当通入二氧化硫至试管c中溶液显中性时,该溶液中
c(Na+)=                 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硫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对SO2性质的研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1)对比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若将硫的单质及部分化合物按如下表所示分成3组,则第2组中物质M的化学式是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S(单质)
SO2、H2SO3、M、NaHSO3
SO3、H2SO4、、Na2SO4、NaHSO4
 
(2)某校化学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SO2的性质。

①在装置Ⅰ中发生SO2的催化氧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②若按Ⅰ、Ⅱ、Ⅲ、Ⅳ的顺序连接装置,(已知:SO3熔点 16.8℃; SO2沸点—10℃。)装置Ⅱ的作用是           ;装置Ⅲ中溶液逐渐褪色,生成Mn2+的同时pH降低,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若按Ⅰ、Ⅱ、Ⅳ的顺序连接装置,如果装置Ⅳ中有30mL 2.5mol/LNaOH溶液,反应后增重4.8g,则装置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