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提出了“能够与铜反应的硫酸的最低浓度是多少?”的探究课题,并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试剂:18mol/

(15分)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提出了“能够与铜反应的硫酸的最低浓度是多少?”的探究课题,并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试剂:18mol/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针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提出了“能够与铜反应的硫酸的最低浓度是多少?”的探究课题,并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试剂:18mol/L硫酸20mL,纯铜粉足量,足量2mol/LNaOH溶液。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首先根据下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在加入试剂前先进行              操作。

(2)烧杯中用NaOH溶液吸收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利用倒置的漏斗而不是将导气管直接伸入烧杯中的目的是:         。
(3)加热烧瓶20分钟,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待烧瓶中反应基本结束,撤去酒精灯,利用烧瓶中的余热使反应进行完全。然后由导管a通入足量的空气,以确保烧瓶中的SO2气体全部进入烧杯中。在该实验装置中的          (填仪器名称)起到了确保硫酸溶液体积保持不变的作用。
(4)将充分反应后的烧杯取下,向其中加入足量的双氧水,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再进行         、                 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13.98g,请计算能与铜反应的硫酸的最低浓度是         。
(5)有同学提出在上面⑷中可以不必加入双氧水,直接进行后面的实验,也能得到准确的数据,请结合你的理解分析      (填“需要”或“不需要”)加入双氧水,说明原因:                
答案

理科综合试卷·第1页(共16页)

 
⑴检验装置气密性 (1分)    ⑵SO2  (1分)   防倒吸(1分)      ⑶Cu+2H2SO4(浓)CuSO4+SO2↑+2H2O  ( 2分)  长导管(1分)
⑷过滤、洗涤、干燥 (共3分)      12mol/L ( 2分)
⑸需要 ( 2分)     原因:在烧杯中生成的Na2SO3可能被部分氧化为Na2SO4,如果不加入双氧水而直接测定沉淀质量则无法确定S元素的物质的量,从而使实验结果错误。(2分)
解析
(1)组装装置之后,不能立即装入试剂,二应该是首先检验装置气密性。
(2)SO2属于大气污染物,需要尾气处理。由于SO2易溶于水,如果导管口直接插入溶液中,容易导致液体倒流,所以倒置的漏斗起防倒吸作用。
(3)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能氧化单质铜,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再加热的条件下,水蒸气易挥发,所以利用长导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4)加入双氧水是氧化亚硫酸钠的。加入氯化钡能产生硫酸钡沉淀,所以需要通过过滤、洗涤、干燥操作。硫酸钡是13.98g,物质的量是13.98g÷233g/mol=0.06mol,则参加反应的硫酸0.12mol,所以剩余硫酸是18mol/L×0.02L-0.12mol=0.24mol,浓度是0.24mol÷0.02L=12mol/L。即能与铜反应的硫酸的最低浓度是12mol/L。
(5)由于亚硫酸钠不稳定,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钠,所以如果不加入双氧水而直接测定沉淀质量则无法确定S元素的物质的量,从而使实验结果错误,因此必须加入双氧水。
举一反三
S8分子形成的单斜硫和斜方硫是同素异形体,转化关系如下:
S(斜方,固)S(单斜,固)△H=+0.398kJ·mol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常温下斜方硫比单斜硫稳定
B.单斜硫和斜方硫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C.单斜硫和斜方硫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均生成SO2
D.64 g 单斜硫和斜方硫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目为2NA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碘是人类必需的生命元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人体中碘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存在,其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加碘食盐的食用方法是“待食品熟后加入”,说明碘酸钾在受热时易__________。
(2)海带或海苔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也是人体碘的一种来源。取海带灰的浸取液加硫酸酸化,再加入少量H2O2溶液与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2012年3月,北京市最新规定食盐中碘含量标准为(18~33)mg/kg。为测定加碘食盐样品的碘含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步骤:
I. 用天平准确称取10.0 g食盐样品,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II. 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III. 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6.0 mL,恰好反应完全。(已知:
①步骤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步骤III中判断反应恰好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③上述实验样品中碘含量是__________mg/kg,符合北京市规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石蕊试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H2O2、O3都能使红墨水褪色且其原理相同
D.SO2和Cl2同时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下列实验不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A.浓硫酸滴到白纸上,白纸变黑
B.浓硫酸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浓度变稀
C.在浓硫酸中加入少量胆矾,胆矾变白色
D.含水蒸汽的氢气通过浓硫酸后,氢气变干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每空2分,共6分)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中盛有品红溶液,B 中盛有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A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硫气体,A中的现象是    
(2)如果A中盛的是浓硫酸,加入铜,加热反应,此反应中表现浓硫酸的酸性和    性。
(3)如果A中盛的是浓盐酸,加入二氧化锰,加热反应,此反应中浓盐酸的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