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一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一种沉淀;
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一种Cu(OH)2沉淀;
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和Cu(OH)2两种沉淀。
(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Ⅰ.按照乙同学的理解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_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 ①过滤②洗涤③干燥。
Ⅱ.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2)装置C中装有的试剂名称是                            
(3)按你的装置连接顺序,甲的猜想是正确的,则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来说明甲的猜想是正确的。
Ⅲ.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丙同学通过装置Ⅰ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1)实验有关操作为:①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样品:②从分液漏斗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③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④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口瓶中水的上面覆盖了一层植物油,若瓶中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实验测得CO2的体积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若实验中测得样品的质量为wg,气体的体积为aL(标况下),则样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CuCO3的式量为124)。
(4)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方法,可能因气体体积测量不准,导致误差较大。建议改用图中的Ⅱ、III装置进行实验。只需进行简单而又必要的数据测定,可比较准确地确定样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较合理的装置_______(填代号)。但是丁同学的装置仍然有缺陷,所测结果将偏高或偏低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Cu2++CO32-+H2O=Cu(OH)2+CO2
Ⅱ.ACB   无水硫酸铜  C中固体不变蓝,B中出现浑浊
Ⅲ. 3124     不变     a/22.4×124/W   Ⅲ
偏高 锥形瓶中水蒸气残留 或者偏低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解析

试题分析:
Ⅰ乙同学的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生成Cu(OH)2一种沉淀,即是碳酸钠和硫酸铜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原理为:Na2CO3+CuSO4+H2O═Cu(OH)2↓+Na2SO4+CO2
Ⅱ.(1)利用加热装置验证生成的产物,利用A加热分解碳酸铜或氢氧化铜,利用C检验是否有水生成验证是否含有氢氧化铜;利用装置B中 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二氧化碳验证碳酸铜的存在,所以装置连接为A、C、B;
(2)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水的产生和存在,放在干燥管中来检验,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
(3)碳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氧化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Ⅲ(1)应先进行装置气密性检验,然后依次加入固体药品、液体药品,最后进行气体排出水的测量,确定产生气体体积;
(2)广口瓶的液体没有装满,不会影响测定的结果
(3)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为aL,n CO2="n" CuCO3=" a/22.4,m" CuCO3= a/22.4×124
则样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a/22.4×124/W
(4)较合理的装置是Ⅲ,因为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无法求出CuCO3的质量。P2O5只吸收水蒸气。先求Cu(OH)2再求得CuCO3的质量。
此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合理就行;偏高 锥形瓶中水蒸气残留 或者偏低 盛有P2O5的干燥管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偏大,导致Cu(OH)2质量偏大,测得的CuCO3的质量分数偏低。
举一反三
某铜矿石中铜元素含量较低,且含有铁、镁、钙等杂质离子。某小组在实验室中用浸出-萃取法制备硫酸铜:

(1)操作1的名称为           。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                     
(2)“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铜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3)比较操作2之前与操作3之后的溶液,说明两步骤主要目的是                                                                              。
(4)取少量所得溶液A,滴加          (填物质名称)溶液后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检验溶液中还存在Fe2+的方法是                  (注明试剂、现象)(不考虑除注明外的其它杂质干扰)
(5)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的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取20.00mL用c mol /L 滴定剂(H2Y2–,滴定剂不与杂质反应)滴定至终点,消耗滴定剂bmL.
滴定反应:Cu2+ + H2Y2–CuY2–+ 2H+。则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是       。
(6)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滴定临近终点时,用洗瓶中的蒸馏水洗下滴定管尖嘴口的半滴标准液至锥形瓶中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mL进行滴定
C.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中,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 象
结 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 溶液的pH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非金属性:
B.
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
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
C.
向溶液X中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除杂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
分离方法
A.
KCl
CaCl2
Na2CO3溶液、盐酸
过滤
B.
CH3CH2OH
CH3COOH
CaO
蒸馏
C.
NaCl
NH4Cl
NaOH
蒸干
D.
N2
O2
铜网
加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粗CuO是将工业废铜、废铜合金等高温焙烧而成的,杂质主要是铁的氧化物及泥沙。以粗CuO为原料制备胆矾的主要流程如下:

经操作I得到粗胆矾,操作III得到精制胆矾。两步操作相同,具体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已知:转化为相应氢氧化物时,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
 



开始沉淀时的pH
2.7
7.6
5.2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9.6
6.4
 
(1)溶解、过滤需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2)写出加入3% H2O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原溶液显酸性)。
(3)加稀氨水调节pH应调至范围      。下列物质可用来替代稀氨水的是    。(填字母)
A.NaOH      B.Cu(OH)2      C.CuO        D.NaHCO3
(4)操作III析出胆矾晶体后,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溶质为CuSO4、H2SO4、________________。
(5)某学生用操作III所得胆矾进行“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坩埚质量(g)
14.520
14.670
坩埚质量晶体质量(g)
17.020
18.350
第一次加热、冷却、称量(g)
16.070
16.989
第二次加热、冷却、称量(g)
16.070
16.988
两次都无须再做第三次加热、冷却、称量,理由是                       ,该生此次实验的相对误差为       %(保留1位小数),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加热前称量时坩埚未完全干燥      B.该胆矾中含有受热不分解的杂质
C.加热后坩埚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D.玻璃棒上沾有的固体未刮入坩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捕捉到的CO2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可减少碳排放
D.“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