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①可通过观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可通过观察 来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②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 。 |
答案
①反应产生气泡快慢或反应完成的先后或试管壁的冷热程度。(2分) ②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将FeCl3改为Fe2(SO4)3。(4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13分)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致癌物和致畸物质之一。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mg·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测定原理:KMnO4 ( H+)溶液为强氧化剂,可氧化甲醛和草酸。 4MnO4―+5HCHO+H+=4Mn2++5CO2↑+11H2O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测定装置: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
I.测定步骤: ①用 量取5.00mL 1.00×10-3mol·L-1 KMnO4溶液于洗气瓶中,并滴入几滴稀H2SO4,加水20mL稀释备用。 ②将1.00×10-3 mol·L-1的草酸标准溶液置于酸式滴定管中备用。 ③打开 ,关闭 (填“a”或“b”),用注射器抽取100mL新装修的房屋室内空气。关闭 ,打开 (填“a”或“b”),再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再重复4次。 ④将洗气瓶中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包括洗涤液),再用标准草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滴定所消耗的草酸溶液的体积。 ⑤再重复实验2次(每次所取的高锰酸钾溶液均为5.00mL)。3次实验所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平均值为12.38mL。 II.交流讨论:⑴计算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 mg·m-3,该居室的甲醛 (填是或否)超标。 ⑵某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甲醛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请你对其可能的原因(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及滴定实验均无错误)提出合理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至少答出2种可能性)。 ⑶实验结束后,该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一致认为: ①实验装置应加以改进。 有同学提议:可将插入KMnO4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如下图),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
②实验原理可以简化。实验中无需用草酸标准液滴定,可直接抽取室内空气,再压送到洗气瓶中,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分)铁在冷的浓硫酸中能发生钝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实验室现有下列试剂: 0.01 mol/L 酸性KMnO4溶液、0.1 mol/L KI溶液、3%H2O2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请你协助他们探究所得溶液和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Ⅰ.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能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种或两种; Ⅱ.所得气体中可能含有 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
|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 论
| 验证猜想Ⅰ
| 步骤①:取少量0.01 mol/L 酸性KMnO4溶液,滴入所得溶液
|
|
| 步骤②:
|
| 含有Fe3+
| 验证猜想Ⅱ
| 将所得气体通入如下装置
|
| 含有两种气体
|
【问题讨论】 有同学提出,若另外选用KSCN溶液,则仅利用KSCN和H2O2两种溶液即可完成猜想Ⅰ的所有探究,判断该方法是否正确并进行评价: 。 |
(18分)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化学式常用的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分液漏斗盛放的物质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C装置(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 。 (3)写出E装置中所盛放物质的名称 ,它的作用是 。 (4)若准确称取1.20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E管质量增加1.76g,D管质量增加0.72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 。 |
某研究性课题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和反应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1)甲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则X溶液是 ▲ 。 (2)乙同学也设计完成了另一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能够发生反应。在盛有25.00mL稀盐酸的锥形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振荡,每加一滴溶液测定并记录一次溶液的pH值,直至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①写出测定溶液pH值的操作方法: ▲ ; ②上图中哪个图像符合该同学的记录 ▲ (填序号)。 (3)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中, ▲ (填“甲同学”、“乙同学”、“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充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请说明理由: ▲ 。 Ⅱ:丙学生用0.1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他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置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0.10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指示剂为酚酞)进行滴定。滴定结果如下:
滴定次数
| 盐酸的体积/mL
| NaOH溶液的体积/mL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1
| 25.00
| 2.00
| 20.20
| 2
| 25.00
| 1.02
| 21.03
| 3
| 25.00
| 0.20
| 20.20
| (1)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mol·L-1。 (2) 如果滴定的终点没有控制好,即NaOH溶液过量,溶液显深红色,如何补救?请设计实验方案。 ▲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某纯净碱式碳酸镁样品的组成,设计出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A至D的部分)。[已知碱式碳酸镁Mgx(OH)y(CO3)z(x、y、z为正整数)加热能分解生成氧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1)按上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A处U形管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老师在审阅设计方案后指出需要在E处增加一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前需要向该装置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对活塞的操作方法是:打开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关闭活塞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活塞K1、K2,打开K3,加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C处洗气瓶中几乎没有气泡冒出,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完全后,打开K1,再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测得数据如下:碱式碳酸镁样品22.6 g;反应前C装置的质量为87.6 g,反应后质量为89.4 g;反应前D装置的质量为74.7 g,反应后质量为83.5 g。请计算推导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