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铝与氧气能否反应”的问题,做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铝与氧气能否反应”的问题,做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铝与氧气能否反应”的问题,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另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他 的解释是_________;丙同学的实验使他认识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可以观察可燃物燃烧的现象。
答案
(1)铝熔化,而构成的氧化铝薄膜未熔化,包在液态铝的外面
(2)磨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3)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或将铝箔略卷,尖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人到氧气瓶中即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提高反应的温度)。
(4)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被进一步氧化;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提高反应的温度
举一反三
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金属钠与CuSO4溶液的反应,同学们观察到该反应中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而没有发现铜单质生成。但某同学想:会不会因生成的铜较少被蓝色沉淀所覆盖而没有被发现呢?于是他想课后到实验室继续探究,希望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假如该同学是你,请你写一张实验准备单交给老师,请求老师提供必需的用品。
(1)实验探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必需仪器:小刀、玻璃片、滤纸、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实验药品:金属钠、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该同学在探究实验中意外地发现生成的蓝色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黑色难溶物,而所使用的药品均没有问题,你认为该黑色难溶物是____________,生成该黑色难溶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下列装置如图,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1)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__。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3)圆底烧瓶中装有水,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烧瓶底部放置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
(4)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干燥管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
(6)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如果要在A导管口点燃气体,之前必须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氢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三个可以生成H2的反应:①Zn+盐酸②Na+水③Al+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②、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在点燃H2之前必须先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H2时,①③实验获得成功,②却失败了。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Na与H2O的反应速率太快,Na的用量太少。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老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实验小组查阅钠、苯、水的密度分别为0.97g/mL、0.88g/mL、1.00g/mL,并据此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在改进后的实验中H2的生成速率减慢。 原因是________。改进后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 2Na2CO3+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性质,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1.95g过氧化钠样品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A中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列图①、②、③中选哪个图:_____。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用____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
(2)若E中的石灰水出现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若D中的1.95g过氧化钠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你预测E装置内有何现象?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完毕时,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___________(填“大”或 “小”),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上述A~E的实验装置中,E部分是否安全、合理?E是否需要改为下列四项中的哪一项:_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丁回答)。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若用实验Ⅳ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实验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___。其中能够说明泡沫灭火器中选择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制CO2而不选择碳酸钠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
(3)若测定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质量分数,Ⅲ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若能,请说明其计算所需的数据___________;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