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Ⅰ.(1)0.02 mol·L-1的HCN溶液与0.02 mol·L-1 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 (Na+)> c(CN-)

(11分)Ⅰ.(1)0.02 mol·L-1的HCN溶液与0.02 mol·L-1 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 (Na+)> c(CN-)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1分)Ⅰ.(1)0.02 mol·L-1的HCN溶液与0.02 mol·L-1 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 (Na+)> c(CN-),用“>、<、=”符号填空
①溶液中c(OH -)      c(H +)            ② c(HCN)        c(CN-)
(2)常温下,向Al2(SO4)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Al3+ 刚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  7,(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依据氧化还原反应:MnO4-+5Fe2++8H+ = Mn2++5Fe3++4H2O,欲采用滴定的方法测定FeSO4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FeSO4样品,配成100 mL待测溶液;
②取一定体积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硫酸;
③将标准浓度的KMnO4溶液装入滴定管中,调节液面至a mL处;
④滴定待测液至滴定终点时,滴定管的液面读数b mL;
⑤重复滴定2~3次。
(1)如何知道滴定到达终点?                 _                         
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___________
A.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装液滴定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C.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2)下列每种量器的数量不限,在上述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有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碱式滴定管        D.酸式滴定管 
答案
(共11分)Ⅰ.(1)①   > (1分)  ②  > (1分)
(2)= (1分)    2Al3++3SO42-+3Ba2++6OH- = 3BaSO4↓+ 2Al(OH)3↓ (2分)
Ⅱ.(1)滴入最后一滴KMnO4,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C(2分) (2)AD(2分)
解析
Ⅰ.(1)根据电荷守恒c (Na+)+ c(H +)=c(CN-) +c(OH -)可知,当c (Na+)> c(CN-)时,c(H +)<c(OH -),即溶液显碱性,这说明HCN的电离程度小于NaCN的水解程度,所以c(HCN)>c(CN-)。
(2)Al3+ 刚好完全沉淀时,此时硫酸铝和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则此时也恰好生成硫酸钡沉淀,即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 = 3BaSO4↓+ 2Al(OH)3↓,所以溶液显中性。
Ⅱ.(1)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所以不需要指示剂。即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反应即达到滴定终点。A相当于稀释,所以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锥形瓶不需要标准液润洗,所以选项B不影响。滴定到终点后俯视,则读数偏小,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D相当于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答案选C。
(2)由于需要称量硫酸亚铁的质量,A必须有。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必须用酸式滴定管,因此D必须有。选项B可以不用,C不需要。答案选AD。
举一反三
(16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图3)。

(1)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得Cl2,若反应生成的Cl2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则被氧化的HCl为           mol。
(4)实验结束后,有同学认为装置C中可能含有SO32、SO42、Cl、OH等阴离子,请填写检验其中SO42和SO32的实验报告。
限选试剂:2 mol·L1 HCl;1 mol·L1 H2SO4;l mol·L1 BaCl2;l mol·L1MgCl2
1 mol·L1 HNO3;0.1 mol·L1 AgNO3;新制饱和氯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①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
                   至过量
                       ,证明待测液中含SO32
步骤②
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入少量
                        
 
                                 
证明待测液中含SO4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某学生实验兴趣小组拟用图1装置来完成“NaHCO3和NaCl混合物中NaHCO3含量的测定”的实验。

图1
(1)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用接口字母填写)。
(2)该装置连接好而未装药品前,检验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认为上述方法误差较大,提出如下改进措施,你认为可行的有______。(填序号)
A.在滴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在装置①中稀盐酸换成稀硫酸,装置②中水换成饱和NaHCO3溶液
C.在装置②中水换成饱和Na2CO3溶液
D.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4)乙同学认为在装置②③之间的导管内会积存水,使测定结果不准,从而改用图2装置。假定滴定管起始读数为V1mL,终了读数为V2mL,而注射器测定排出的气体为V3mL(标准状况下),混合物样品质量为m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
(用含V1、V2、V3、m的式子表示)。
   
(5)丙同学改用图3装置,通过测定烧杯的质量。你认为乙、丙两同学的方案中,谁的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KI 、0.2%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 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S2O82—+2I=2SO42—+I(慢)  I2 +2S2O32—=2I+S4O62—(快)
(1)向KI 、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   (写离子符号)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32—)︰n(S2O82—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
序号
体积/mL
K2S2O8溶液

KI溶液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10.0
0.0
4.0
4.0
2.0

9.0
1.0
4.0
4.0
2.0

8.0
VX
4.0
4.0
2.0
 
表中VX=      mL,理由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某研究小组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

已知:1.0 mol/L的Fe(NO3)3溶液的pH=l
请回答: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____________,说明SO2具有________性。
(4)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观点1.____________;
观点2:SO2与Fe3+反应;
观点3: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
①按观点2,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为证明该观点应进一步检验生成的新物质,其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
②按观点3,只需将装置B中的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应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a.0.1 mol/L稀硝酸       
b.1.5 mol/L Fe(NO3)2溶液
c.6.0 mol/L NaNO3和0.2 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受热温度不同,该气体成分也不同。气体成分可能含SO2、SO3和O2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设计一探究性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SO2、SO3和O2的物质的量,并经计算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从而确定Cu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提出猜想】
I.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只含_________一种;
II.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__________二种;
III.所得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SO2、SO3、O2三种。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过程(略)。已知实验结束时,硫酸铜完全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组装探究实验的装置,按从左至右的方向,行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2)若实验结束,B中量筒没有收集到水,则证明猜想__________正确;
(3)实验过程,仪器C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两个实验小组进行该实验,由于加热时的温度不同,实验结束后测得相关数据也不同,数据如下: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第①小组和第②小组的实验条件下CuSO4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