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为探究如何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1)活动小组同学利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

(12分)为探究如何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1)活动小组同学利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为探究如何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活动小组同学利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
①根据反应原理他们选用了相同的装置          (填“图l”或“图2”)分别制取NO2和O2
②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写出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时的化学方程式                       
④收集NO2的方法是                                               
(2)活动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准备工作:用气囊收集好纯净的O2,收集了一试管NO2,用干燥的烧瓶收集了一定比例的NO2和O2的混合气体。
①为了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利用图3吸收气体时,用气囊通入O2与直接利用制气装置制取并通入O2相比,其优点是:
                                                                
②利用图4吸收气体时,其操作和现象为:
                                                                  
③若图4中混合气体NO2和O2全部被吸收时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分)
(1)①图2(1分)
②Cu+4H++2NO3-=Cu2++2NO2↑+2H2O(2分)
③2H2O22H2O+O2↑(2分)
④瓶口向上排空气法(1分)
(2)①有利于控制氧气气流的速度(控制氧气的量)(2分)
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压进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2分)
③0.036(2分)
解析
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1)①两反应过程均为固液不加热,故一般选用图2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②Cu+4H++2NO3-=Cu2++2NO2↑+2H2O(2分)
③MnO2起催化作用:2H2O22H2O+O2↑(2分)
④NO2密度大于空气且可与水反应,故一般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分)
(2)①直接制取O2气体,更有利于控制气体的用量及比例,更好的切合实验目的
②这是一套喷泉实验装置,挤压胶头滴管内的水,内部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即可进入烧瓶
③气体全部被吸收时,发生反应为:4NO2+O2+2H2O=4HNO3,设烧瓶的容积为VL
硝酸的物质的量为mol,所得硝酸溶液的浓度为0.036mol/L
举一反三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观察到一些现象,并产生了相关的思考。
(1)向盛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水,溶液呈棕黄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充分振荡,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写出并配平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

(2)将KI溶液换成KBr溶液,滴加氯水,溶液呈橙黄色;滴加氯水至过量,颜色没有变化。则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为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Fe3+,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棕黄色。为了证明棕黄色溶液是由于Fe3+的存在,而不是溴单质颜色所致,应当采取的补充实验是                                          
(4)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3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放置已久的小苏打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2)方案二: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①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加入试剂改为氢氧化钡,已知称得样品9.5g,干燥的沉淀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探究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图装置制取硝酸。(图中的夹持和加热仪器均已略去)
实验中可供使用的药品有:Na2CO3、NaHCO3、(NH4)2CO3、NH4HCO3、Na2O2、NaOH溶液、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撤去装置C中的加热装置后,铂丝仍然保持红热,这是因为:               
(3)实验过程中,要使NH4HCO3充分转化为HNO3,还要在装置C中通入氧气。利用上述药品制取氧气,可以选用下列装置中的             。(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4)装置E中盛放的是        溶液,其作用是                    
(5)实验中,为了省略制氧气的装置,可以在A中再加入上述提供药品中的一种物质,它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按图中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操作分别进行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按图示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a,在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片刻后,夹紧止水夹a,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科学探究结果的准确性来自于探究活动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过程的计划性、研究目的明确性。
(一)学生(甲)应用下图装置(A)所示意的方法研究氯气的性质,其中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氯气(含有空气和水蒸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2)浓硫酸的作用是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_ 
(3)虚框中的装置应选择          (填“B”或“C”),其盛放的试剂
         (填试剂名称);使用该装置的目的是            ;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学生(乙)设计实验探究金属铝表面氧化膜的性质:将铝片(含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表面很快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的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2)同学(乙)认为: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是“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你根据其思路完成下列空格:
[实验方案]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          (填试剂名称),若反应明显加快了,说明上述推断正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