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夏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象:王族。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信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崩溃;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或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或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
(3)制度:郡县制度、行省制度。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为后世沿用(或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特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疆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述受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五所反映的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分封制对西周政权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题型:0108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
A、血缘与政治结合
B、社会等级严格
C、中央集权加强
D、青铜制造业发达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中有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其中《楚世家》写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传说的中古帝名)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楚国是西周最早分封的诸侯国
B、周王借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统治
C、楚之先祖乃黄帝之孙,为“大宗”
D、西周分封诸侯以西周的王族为主
题型:0112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