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材料二: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下面是秦统一之

(3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材料二: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下面是秦统一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下面是秦统一之初,朝廷关于采用何种体制统治辽阔边疆的争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为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下面是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和郡县制功过的不同看法。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型,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
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1)依据一、二、三则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9分)
(2)材料四表明秦统一之初在采用何种体制治国的问题上有哪两种意见?秦始皇
采纳了谁的建议?对后世有何影响?(7分)
(3)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汉初设置的地方制度与秦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分)
(4)材料四对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进行了评价,概括其主要观点。(6分)
(5)结合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4分)
答案

(1)特点:从 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前朝贵族等;
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3分)
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还得到大量物资和人口等。(3分)
(2)丞相绾等主张实行分 封制,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4分)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1分)
影响 郡县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为巩固国家统一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封建经济得发展。
(3)秦朝废分封、行郡县,管理地方。(3分)
西汉则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使地方郡国参半。(3分)
(4)有人认为秦亡与实行郡县制有关;(2分)
柳宗元认为秦亡于暴政引起人民反抗,而非郡县制的过失;(2分)
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2分)
(5)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王朝兴衰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2分)
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对右图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商代统治前期曾屡次迁都
B.商朝疆域曾南至长江流域、东北达今辽宁
C.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D.位于今陕西渭水流域的周是商的属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周王将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这一制度称为
A.分封制B.郡县制
C.宗法制D.禅让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诸侯国的国君死后,其继任者是
A.嫡长子B.兄弟C.功臣D.诸子中贤能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度说明正确的是
A.宗法制度下,权力与财富的分配是基本均等的
B.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度的重要工具
C.在宗法体系中,包含有庶人,但不可能有奴隶
D.宗法制要求同姓不婚而导致亲疏混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