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 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 元首制”C.“皇权至上

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 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 元首制”C.“皇权至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 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 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颁布在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的“元首制”始于公元前23年,终止于三世纪的末期。中国秦朝统治时期是公元前3世纪末,此时罗马的元老院是国家的决策机构,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的治国原则。审题中注意“治国原则”,故选C。
点评:本题为通过比较类型题目,需要学生具有横向比较能力,联系史实,理解内涵,难度较大。还可以考查比较罗马法与中国古代法律等或者古代同时期的思想家比较等
举一反三
(20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4分)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2分)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3分)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唐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及,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了“寓封建于郡县之中”的分权主张
B.主张将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C.体现了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
D.提出了君臣平等的民主启蒙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   )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材料一中“始皇”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对当时起到什么作用?(6分)
(3)材料三中明太祖的看法和主要做法是什么?(4分)
(4)概括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
A.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统一了度量衡
C.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统一了法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