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弟子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A.分封制B.宗法制C.三公九卿制D.王位世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弟子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皇帝的子弟与士庶人家无异,皇帝可以拥有天下,但是其子弟却不享有。从材料分析可知,AB两项错误。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建立在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的原则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和皇帝同有天下。D项王位世袭制指的是权力世袭,与材料无关。因此ABD错误。三公九卿制摆脱了分封的局面,官员有中央任命。故选C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考试的重点。秦朝创立,以后历朝无不沿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而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理或有同,势则相异。…… 昔人论封建以君主一姓为本位,吾人今日论分权以国家政治为本位。前者君为主,后者民为主。……今人主张分权,则为制枭雄之摧倾共和。 ——李大钊《省制与宪法》(1916年11月10日) (引者注:材料三中“统一”,作者是指在统一前提下,侧重中央集权。“联邦”,指在统一前提下,侧重地方分权。) 材料四: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五十多年来中日关系几乎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因此,中美推迟乃至消除长期战略冲突的产生,将极大地有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双边关系改善和破解美日战略联盟,是一体两面;只要两个过程均运作得法,届时可能会产生相互效应,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邱震海《国际先驱导报》(2005) (1)扼要解释材料一中“封建”的含义(1分)。结合秦朝郡县制的相关史实,论证柳宗元“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的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认识。(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所说“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而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这一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二战后中、美、日的外交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7分) |
“①新皇帝将本国取得成功的法家学说运用到全中国。 ②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③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④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集中经济化。”下列措施属于“新皇帝”所为的是A.开驰道控制全国 | B.置太学设五经博士 | C.轻赋税行均田制 | D.废丞相设内阁 |
|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图二体现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 ⑵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中央行政部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哪一对矛盾的激化?(1分) ⑶图四中的机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1分)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2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
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 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 B.“郡县制”与“ 元首制” |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
|
(20分)“封建-郡县”之辩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 ……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4分) (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2分)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3分)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唐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