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1                        图2图1是“战国兼并形势图”;图2 是“秦朝疆域图”。根据以上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1                        图2图1是“战国兼并形势图”;图2 是“秦朝疆域图”。根据以上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1是“战国兼并形势图”;图2 是“秦朝疆域图”。根据以上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两个时期?
(2)这两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
(3)概括这两幅图(两个时期)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

(1)战国;秦朝。
(2)战国: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3)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地图的掌握以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和第(2)问要求考生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归纳概括,答题时注意言简意赅,切忌言不达意,语言啰嗦。
举一反三
秦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        )
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颁布秦律;③焚书坑儒;④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些文物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B.秦代
C.汉代D.元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以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院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福威。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传统的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4)元代实行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四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C.地域位置差别D.人口数量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