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瞎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灯,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据孙国栋《唐宋史论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6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3分) |
答案
(1)三省六部制。三省都是宰相;三省长官集体议政,常以其他官吏行使宰相职权;三省分掌宰相职权,互相牵制和监督;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理政事。(6分) (2)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部门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4分。任两点即可得4分) (3)君相矛盾;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范围以及互相牵制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瞎尚书施行;步骤精密”并结合所学从减少失误、防止专权以及制约君权的视角概括积极影响;从材料三中“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以及材料二中“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等信息来概括消极影响。第(3)问中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回答时要依据以上材料,围绕古代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变化以及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机构臃肿等视角去分析作答。 |
举一反三
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
|
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
|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阶级的利益 |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
|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枢密使 |
2013年,扬州曹庄发现的隋唐墓葬被考古专家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出土了“隋故炀帝”墓志等珍贵文物,由此我们可以确认:A.墓志是判断该墓为隋炀帝墓的唯一证据 | B.通过墓志铭可以印证某些文献史料 | C.该地应为当时的首都 | D.根据墓志铭的内容可以客观地评价隋炀帝的功过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