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武帝元鼎二年“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武帝元鼎二年“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武帝元鼎二年“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后来汉武帝颁布“非正与乱妻妾位之律”, 规定:如果正妻无子,则除国为郡,庶子再多也不能继承王位。武帝元鼎五年突然检查诸侯王的祭祖贡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免黜了大批王侯爵位。
材料二 汉武帝时的“左官律”规定:如果诸侯犯罪,为诸侯服务的官员要连坐。“阿党法”规定:中央给诸侯派傅相等官,如果诸侯有罪而傅相没有举报,则傅相有罪,重至弃市。“附益法”规定:朝廷大臣交结诸侯并帮助诸侯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有罪,重者弃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6分)
(2)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有哪些特点?分析这些措施对西汉政治有什么影响。(9分)
答案

(1)推行“推恩令”,分散了王国领地;通过“非正与乱妻妾位之律”,剥夺了王国封地;寻找借口罢黜了大批王侯爵位。(6分)
(2)主要通过立法方式实施;怀柔(温和)手段与强硬政策相结合;剥夺王国封地和爵位,削弱王侯身边政治势力。(8分)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西汉社会稳定。(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主要措施和作用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一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句,通过推行“推恩令”,分散了王国领地,削弱了王国实力;第二部分,材料第3句,通过“非正与乱妻妾位之律”,剥夺了部分王国封地,减少王国数量;第三部分,材料最后1句,以“贡金成色和重量不足”为借口,罢黜了大批王侯爵位。
(2)材料一中“推恩令”的推行,体现出运用怀柔手段的特点;材料二体现出汉武帝通过立法方式解决王国问题的特点;综合起来,解决王国问题,着眼于王国封地和爵位,以及王侯身边的政治势力。影响简要回答即可,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维护西汉社会稳定。
举一反三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 的形成主要影响是   
A.政权开放B.商业发展
C.儒学受抑D.武功增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者认为,北宋的中央集权制度大体上是在“专务以矫失为得”的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下属于“专务以矫失为得”的是
A.防范文武重臣篡夺之祸B.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C.强化重农抑商的政策D.约束民众的社会生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重视才德                     B.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 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
A.三省六部制B.行省制
C.内阁制D.分封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