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唐代三省的“运行程式”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唐代三省的“运行程式”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唐代三省的“运行程式”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三省各自的职能为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旨意,门下省负责审核,如果通不过可以驳回,通过后交由尚书省执行,所以选D
举一反三
(32分)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②,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③,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④,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6分)你如何评价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4分)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的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    件
1830年
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48年
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
1861年
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71年
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4分)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6分)任选其中一个方面予以说明。(2分)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康有为对待“祖宗之法”的看法,简要评论这些看法。(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作罢。类似的事情在有宋一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遭削弱B.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
C.分化事权致行政效率低下D.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与西汉初年‘布衣将相’的状况不同,东汉创业集团大都出自两汉之际的‘士族大姓’。”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汉代政治中心东迁的结果B.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结果”
C.汉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结果D.西汉末年宦官专权的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 ②元代设立中书省  ③明成祖设立内阁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中说:“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科举制度可以杜绝官场的腐败
B.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产生民国用人弊病的根本原因
D.科举制度被废除是“预备立宪”的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