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材料所述职能应属于A.郡县B.中朝C.尚书省D.行中书省

史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材料所述职能应属于A.郡县B.中朝C.尚书省D.行中书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史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材料所述职能应属于
A.郡县B.中朝C.尚书省D.行中书省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大意为:掌管地方事务,统管郡县,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由此可以得出D
举一反三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太学……学成考试合格,课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
——邹玉峰《新解“新格局”一一隋唐政治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
材料二 魏初创九品中正制,起初尚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后)重家世、轻才学之歪风渐盛。
——摘编自李木洲《科举制兴起的深层逻辑》
材料三 隋文帝由于政治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不分身份地位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开科举士。唐代,科举得以定制。宋代科举制基本沿袭唐代,进一步做出改革完善,为实现“取士不问家世’’的这一原则在选拔人才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杨晔《科举制度评析》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选官途径。(2分)
(2)与材料一、二相比,分析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政治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语辞中非常重视颜色的恰当使用,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诗句,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等等……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色彩审美B.贵贱等级C.社会分工D.君主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有类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政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旧唐书•韦温传》载,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任用盐铁判官姚勗(姚勗,唐朝名相姚崇五世孙,又写作“姚勖”。编者注)权知职方员外郎,制出,尚书右丞韦温执奏任用不当,文宗令中使宣谕韦温奉诏,韦温坚决不奉诏书,文宗只得改任勗检校礼部郎中。这反映出唐代
A.政令执行机关对决策的监督B.决策中枢系统的相互牵制
C.政令执行机关向决策机关转化D.君权在决策机制中的日益弱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涉及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巩固了国家统一
③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④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