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
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
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
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
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
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难以保持持久威慑力的主要制度
原因。(5分)
材料二 一年来,我们的党乘着革命的高潮,有突飞的发展,这自然是一件可喜的现象。但同时投机腐败
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此种分子近来各地均有发现,大会为此决议特别训令各级党部,迅
速审查所属同志,如有此类行为者,务须不容情地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
众中的威望。
——摘自1926年8用4日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颁布《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通告的背景。(3分)
材料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2分)
材料三 我国法学家代表在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立案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成效。
——节选自襄阳党建网(2005年9月)
(4)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新特点。(3分)结合材料,概括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经验。(2分)   
答案

(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3分)
原因: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2分)
(2)国共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随着党员队伍扩大,为纯洁党的队伍树立党的威信,发此通告。(3分)
(3)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党即将成为执政党。(2分)
(4)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法制建设;加强机构建设。(3分)始终坚持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不断完善法规和制度。(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监察制度建立早;“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 法规不断完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但目的是为专制皇权服务。
(2)依据材料可知,该公告发布于1926年8用4日,当时正值北伐战争期间,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中共队伍壮大,“但同时投机腐败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此种分子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为纯洁党的队伍,树立党的威信,发此通告。
(3)注意题干要求“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3月,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4)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新特点:“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加强立法工作;司法方面,成立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加强国际合作。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举一反三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上述材料反映出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保持一致
B.元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D.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  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