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B.体现三省分权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B项表述正确;三省中分工明确,集思广益,减少了决策失误,C项表述正确;三省制将相权一分为三,确保皇权的独尊,D项表述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内部的机构,并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所以并不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应该是君主专制。故理解有误的是A项。
举一反三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诸侯王,高帝(刘邦)初置,···掌置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这说明汉初
A.分封制取代中央集权制B.在地方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
C.诸侯国形同独立王国D.为巩固中央集权而实行郡国并行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现存策论和殿试试卷资料显示,在清朝110多次科举考试中,策问中有关军事的近30次,约占1/4.这表明清朝科举制度
A.重视军事且关注现实B.科目繁多,但以军事为重
C.以八股取士为主,没有实际意义D.是古代最为完善公正的选拔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说:“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这段言论揭示了(   )
A.军功爵制打破了贵族的特权B.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机会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的界限D.察举制有利于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