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赵匡胤)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赵匡胤)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赵匡胤)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也,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初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对宋初改革措施的评价有何不同?(4分)
(3)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统一,但权力的集中又容易导致专制,以近代美国政体为例,简要说明他们分别是如何达到中央集权,又避免了专制的?(6分)
答案
⑴藩镇割据问题。(2分)
①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2分)
②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1分)设通判负责监督;(1分)
③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分)
⑵材料二认为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北宋统治的稳定;(2分)
材料三认为这些措施使得地方权力完全被剥夺,造成地方实力严重削弱,行政效率低下,导致北宋灭亡。(2分)
⑶①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掌握国家大权。(1分)实行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1分)
②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1分)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1分)
③实行三权分立,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出现专制。(2分)
解析

(1)文中“方镇太重”是指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唐朝增设许多节度使。安史降将大都委以节度使;平叛中的有功将领,不少也升任节度使。节度使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就形成了藩镇林立的局面……”。
为了削弱地方政权的权利,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三大条措施: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包括: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即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2)材料一中认为铲除藩镇割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材料二则从另一角度看到集中军权、财权和行政权等方面否,过度分权使得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作战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为宋种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3)本题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延伸到美国近代政治制度,看似与本题材料无关,但是却侧面体现了两个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与民主、收权与自主权的对比,结合美国民主共和制制度的特点来解答。
举一反三
《汉书·诸侯王表》记载“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真实意图是   
A.仿效周朝,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B.郡国并行,加强中央集权
C.分化事权,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分化诸侯实力,削弱王国力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武帝、唐玄宗统治时期均出现过盛世景象。他们走上权力最高峰的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41年、公元712年,两者相距
A.851年B.852年C.853年D.571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某人为平民时常因向人借书而碰壁。他感叹道:“余恨贫不能致,他日稍达,愿刻板印之,庶几天下学者。”待显贵后,他果然兑现了诺言。此事应该发生在
A.秦朝B.汉代C.北魏D.唐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     )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官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元朝时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
A.西藏行省B.宣政院C.枢密院D.中书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