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2)、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 分)
(3)和材料一对比,两则材料的主要差别是什么?(2分)
材料三: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古罗马《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古罗马《学说汇纂》为蓝本的,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的加以仿效。
(4)依据材料三,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典的关系。(1分)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法制建设的态度。(2分)
材料四: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两部法典有何相同之处。(3分)并说明它们实施的结果及其原因。(4分)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初步形成新中国法律体系的雏形。当时党内高层,认为法律的主要功能是对敌专政、惩罚犯罪分子。比如,1957年7月,中央规定地方司法机关向地方党委负责。辩护制度、律师制度被批判为“替坏人说话,敌我不分,为阶级敌人开脱、掩护”。
材料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                  ——摘编自赵惜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6)根据材料五,六,概括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1分)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1分)
(2)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保护私有财产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3) 材料一表现了法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1分)
材料二则表现为法律是维护人的基本权利的工具。(1分)
(4)关系: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立法与司法提供了法律蓝本。(1分)
态度:各国政府十分重视法律的制定(1分);在英国出现了1689年《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国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5)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启蒙思想(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都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共和制度;都实行三权分立;(任意三点得3分)
结果及原因:《临时约法》遭到破坏(1分);不适合中国国情,袁世凯掌握实权。(1分)
1787年宪法成功实施(1分);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并掌握国家实权。(1分)
(6)建国初期重在维护社会秩序,阶级斗争色彩浓厚。(1分)
原因:A、新中国政权刚刚建立,社会矛盾较为复杂。B、阶级斗争观点的影响。C、两极格局的影响。(任意两点得2分)
改革开放后重在促进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或公民权益的保护);保护人们的持续发展。(任意一点得1分)
原因: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1分)
B、国际形势主要表现为和平与发展。(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通过观察地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区行政制度的沿革。该图表明当时中央政府对今山西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立郡守
B.分封王国
C.由中央直辖
D.设立行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威尔·杜兰说:“(中国)在这个制度之下,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混乱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它给人的机会是平等的,它通过公平考试选出最有学
问的学者来担任官职。它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这个制
度指的是
A.分封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宗法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省”的本来含义是官署。比如说,“中书省”是指中书令的官署或办事机构。“省”的意义后来发生了变化,成为地方行政区域的代称,如“湖广行省”。把“省”作为地方行政区域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子语类》这一记载说的是  (  )
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C.丞相制D.三省六部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各有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唐)赵嘏
进士科得之艰难,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诗云。
—— (唐)李肇《国史补》
材料三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高中历史《必修1》
材料四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1)据材料一的图6、图7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元朝和罗马帝国管理庞大帝国的方式,并说明各自的影响。(8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你如何认识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作用? (3分)
(3)材料三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怎样的特点?产生的作用如何?(4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此后为实现国家统一***理论有何创新?写出其成功实践。(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