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在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待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开始正式入仕。这种选官制度 [ ]A.具有官师
题型:山西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某学生在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待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开始正式入仕。这种选官制度 |
[ ] |
A.具有官师合一的特点 B.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C.始于秦盛于汉衰于隋 D.有利于建立贵族政府 |
答案
B |
举一反三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 ] |
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
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
[ ]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
[ ] |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邓氏自中与后累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
[ ] |
A.察举制 B.世袭制 C.军功爵制 D.科举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
——《礼记》 |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
——《后汉书·百官志注》 |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
——《晋书·段灼传》 |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
请回答: |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