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A.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B.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

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A.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B.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
B.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耕作方式
C.要求先种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田
D.公田中的所有收获物都归贵族所有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井田制下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A项是错误;BCD三项都符合井田制的规定。所以答案选A。
举一反三
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B.具有再生性 C.具有脆弱性D.具有稳定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这样描述:“当中国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用木犁;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是在使用铁犁。”作者这一描述旨在说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B.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欧洲
C.中国的先进工具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D.中西方发展逐渐出现“易位”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材料二: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四:……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5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中国却“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分析30多年来中国中国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有利国际因素(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人口既是资源又是压力,人口问题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人曾制定了鼓励人口繁衍的政策,也看到了人口过多之弊端。
韩非子在《五蠹》记载:“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祖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罚而不免于乱。”
苏东坡在《策问》称:“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然以今无法观之,……非徒无益于富,又且以多为患。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空)然而百弊生。”
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盖藏自不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五倍)。……朕甚忧之。”
材料二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体现了时代特征。
一百年以来,列强人口增加到很多,……。到一百年以后,如果我们的人口不增加,他们的人口增加到很多,他们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并吞中国。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不但是失去主权,要亡国,中国人并且要被他们民族所消化,还要灭种。
用中国和法国来比,……。法国四千万人口,因为能改良农业,所以得中国二十分之一的土地,还能够有饭吃。中国如果能够仿效法国来经营农业,增加出产,……,我们中国至少也应该可以养八万万人,……。                              
材料三 新中国对人口问题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种种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如“早生贵子”,“五世其昌”,“多福多寿多男子”等等,支配着他们的行动。
——马寅初《新人口论》(1957)
50年代,我国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是苏联理论界提出的如下观点:“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表现为人口不断迅速地增长”,人口不断迅速增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如果我们在物质的生产领域放弃了计划经济,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在人的生产领域放弃计划经济了。
生育独子化已经产生了四个严重的人口问题:一是少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以及老难所养、老难所依、老难善终这三难问题。
——《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2012)
(1)请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鼓励政策的原因。(4分)并概括材料一中古人对人口过多之弊端的认识。(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思考人口问题的两个着眼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价材料二所述观点。(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50年代出现“人口高速增长时期”的原因,并分析当前中国为什么调整人口政策?(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