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世纪,鲁国某贵族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A.300亩B.200亩C.500亩D.100亩

公元前6世纪,鲁国某贵族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A.300亩B.200亩C.500亩D.100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公元前6世纪,鲁国某贵族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A.300亩B.200亩C.500亩D.100亩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按亩收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故按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500亩。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比较
(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
(2)、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战国变法是在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
(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举一反三
下图是利用杠杠原理来汲水灌溉农田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此物在哪一地区被普遍采用
A.长江以南B.中原地区
C.江淮之间D.太湖流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发展进步之处主要是
A.农民向封建国家承担定量田租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D.人头税被废除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
文。”上述言论
A.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B.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依据下图和所学的知识,分析秦汉时期农牧业分界线向北推移的政治经济原因和自然条件。(8分)说明你对于农牧业分界线北移的利和弊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①玉米 ②水稻  ③粟  ④棉花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