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这说明(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这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这说明(   )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上古至隋朝”与“唐代”相比,南方水利工程在全国总水利工程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但仅凭水利工程的发展情况不能断定A、C、D三项,只能说明南方农业地位上升了,因为水利和农业是密切相关的。答案为B。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由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切忌以偏概全。
举一反三
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华夏暖春,古税千年成历史;人民顺意,新程万里创文明”。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表格:
年    代
唐元和初年
北宋治平年间
南宋初年
元朝中统四年
明朝永乐初年
铁年产量
207万斤
824.1万斤
2162144斤
584 4000斤
19575026斤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气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摘编自潘岳《人类文明转型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史学观点?归纳工业文明形成的主要特点?(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扩大了耕作面积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积累了生产经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