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材料二:“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

(16分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材料二:“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小题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哪种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有什么特点?(8分)
小题2:材料二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与材料三、四的有什么不同。(4分)
小题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小农经济;(2分)
特点:①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
②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其它言之有理即可。如:具有脆弱性、封闭性。)(6分)
小题1:不同点:分别是手工业生产与机器生产。(4分)
小题1:原因:(4分)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
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④有识之士提倡“实业救国”。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从古代到近代经济的发展变化,即从小农经济到民族资本主义的变化。
小题1:考查小农经济及其特点。
小题1:考查学生比较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比较资本主义萌芽下的手工生产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机器生产的不同。
小题1: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阶段发展的原因。
举一反三
(22分)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有制生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下列关于图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②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③唐代,在北方黄河流域一带出现                          
④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中记载的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在此神农指出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废除井田制的必要性D.自然经济的优越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此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一现象出现在商周时期
B.这一现象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而消失
C.这一现象的消失是历史的进步
D.这一现象的出现给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