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作为首善之区的汴京, 到周显德年间,“华夷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宋真宗咸平五年,曾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使“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按照原来的坊市制度,“京师街衢,置鼓于小楼上,以警昏晓”,可到宋神宗年间,已是“二纪以来,不闻金鼓之声”。
南宋前期的鄂州(武昌),在城外建起了南市,“沿江数万家,闾閈甚盛,列肆如栉,酒坊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
——摘自邓广铭《宋代经济史》(有删减)
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四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跨……这真是任何诗人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
请回答:
材料一的“末”、“本”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反映的经济主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的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并说明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4)根据所学指出,清帝国“隔绝于世”在经济政策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何后果。(4分)
答案
(1)农业、商业;重农抑商(重本抑末也可以)。(4分)
(2)商业表现: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时间没有限制;草市兴盛;(6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3)特点: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8分)
(4)闭关锁国或者海禁。 (2分 )
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他提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从材料“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加以开广……”“……以警昏晓……”“……不闻金鼓之声……”“……在城外建起了南市……”等关键信息可知,在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时间没有限制;草市兴盛。这些都说明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从材料“……官营作坊……受到冲击……”可知官营手工业衰落;“……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可知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是官局的两三倍……”可知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可知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清帝国“隔绝于世”在经济政策上的主要表现是闭关锁国或者海禁政策。由于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挨打的局面。
举一反三
棉布开始成为民众的主要衣被原料是在        
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                             
A.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C.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D.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 150年前的唐朝大地,你可能    (  )。
①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②看到冶铁作坊的角落里堆放着作燃料的煤 ③终于买到了中意的粉彩瓷器 ④与纺织手工业作坊中辛勤工作的雇工交谈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