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市场和科技是重要的推动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宋时期通商海港分布一览表地点朝代通商海港北宋(960—1127)广

(30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市场和科技是重要的推动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宋时期通商海港分布一览表地点朝代通商海港北宋(960—1127)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0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市场和科技是重要的推动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通商海港分布一览表
地点
朝代
通商海港
北宋(960—1127)
广州、杭州、明州(宁波)、泉州、镇江、平江(苏州)、窑州(郊县)、秀州(松江)、楚州(淮安)、登州、莱州等
南宋(1127—1279)
温州、广州、江阴、秀州、越州(绍兴)、台州、承州、福州、漳州、琼州等
杭州“江帆海舶,蜀商闽贾,水浮陆趋”盛极一时;明州“风帆海舶,夷商越贾一,纷纷至此,“海陆珍异所聚,番汉商贾并凑。”
——王象之《舆地纪胜》
(1)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
材料二  16—17世纪的英格兰和同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在经济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地区在人口结构、资源利用、资本积累方式上都无比的接近。但18世纪殖民地的突然获取,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英格兰摆脱了与中国江南同样艰难的生态制约,就此与世界其他地区“分流”……近代经济学研究表明至少有四种性质不同的因素会促进经济的成长:一、劳动分工导致相对优势的商业扩张;二、由投资增加引起的经济成长;三、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促使经济成长;四、更有效的经济组织来提高产出。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2)请运用材料二中的观点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18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不得照抄材料原文)(12分)
材料三 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八届一中全会讲话节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现今经济建设可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答案

(1)①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海上交通发达。(3分)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宋代北方陆地紧缩,隔绝了通往西域的陆路交通。(9分,任答三点9分)(答到市舶司、造船技术等内容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出9分)
(2)①行业之间合作较少,独立性强。②16世纪之后,中国技术没有转型为近代科技。③中国缺乏海外市场、难以刺激需求。④中国商人热衷于投资土地,不利于资本再生产。
(3)①重视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引进与交流。②努力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国外市场。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④加大对教育科研收入。⑤坚持党的领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6分,任答三点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出9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古代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阅读,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众多“通商海港”以及风帆海舶,夷商越贾一,纷纷至此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海上交通发达;第二问原因可以结合两宋时期的经济、科技等方面分析归纳,如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指南针和造船技术等。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问需要结合材料二中的四点,分别从行业合作、科技的运用、市场的缺乏、传统的投资观念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综合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类似“启示”型问题需要首先综合材料,获取主要内容,其次围绕材料主旨,获取认识,如本题的三则材料主要阐述了海外贸易、交通、市场、技术等方面,因此可以归纳出重视科技创新与引进、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改善交通状况以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只要围绕材料主旨,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30分)晋商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跨越明清两朝,兴盛繁华达500余年之久。
据清代史料记载,山西当地的风俗是“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1824年,日升昌票号在山西平遥创立。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其组织结构为三种人:东家、掌柜、伙计。大掌柜具有独立的经营权,东家不能插手经营活动。掌柜和伙计可以人力入股,享有分红的权利。票号的所有人员一律是山西人。
山西票号的血脉里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浸润,“以义制利”是其基本准则。《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山西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
近代以来,外国银行纷纷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激烈。清朝末年,政府设立户部银行,希望票号出钱出人。晋商害怕外省人借机插手票号,予以拒绝。个别晋商主张各大票号联合出资,成立近代银行,也遭否决。
民国初年,统治中国金融业近一个世纪的山西票号在内外交困中纷纷***。
根据材料,概括影响山西票号成败的因素。(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下面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官市组织衰落,终至瓦解
B.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
C.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集镇
D.商帮捐资,建设会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
材料二 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六一《赠程君五十序》
材料三 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出现了怎样的新发展?(6分)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这一观点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据此可知宋代
A.外贸收入用于国计民生B.外贸税收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
C.市舶事务需要专人掌管D.广州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