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书最有可能是(   )A.《汉书》B.《旧唐书》C.《宋史》   D.《元史》

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书最有可能是(   )A.《汉书》B.《旧唐书》C.《宋史》   D.《元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书最有可能是(   )
A.《汉书》B.《旧唐书》C.《宋史》   D.《元史》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中出现了“行省”,中国的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后,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1283~1293年,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这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粮食从南方直达北京,而且沟通了中国部分主要水系,加强了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且对元朝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政权也起到一定作用。
举一反三
明代东林党人周起元描写:“我穆庙(隆庆帝)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船舶,分布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千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这表明当时(   )
A.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依靠海外贸易
B.此种贸易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C.进出口贸易额巨大
D.政府曾一度废除重农抑商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学作品虽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必须准确适度。下图所示资料卡片里的内容(  )

①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官员纷纷弃官经商的信息
②证明了明清时西南地区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某些乡宦价值取向的变动
④可用于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世舶使”“十三行”等词语。此小论文研究的对象应该是(  )
A.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都市
C.自古繁荣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
材料一 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到清代商贩及手艺人有近500种,所售商品不同,唱卖的声调也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季节的唱卖,或艳丽或悠长。
材料二 国初民居尚简朴,三间五架式甚狭小。服布素,老者穿紫花布长衫,戴平头巾。少者出游于市,见一华衣者,人怪而哗之。   
——(明)嘉靖《江阴县志》
材料三 二三十年间,富贵家出金帛,制服饰器具,列笙歌鼓吹,招至十余人为队,搬演传奇;好事者竞为淫丽之词,转相唱和;一郡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虽逾制犯禁,不知忌也。
——(明)张瀚《松窗梦语》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5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社会风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5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与生产两者关系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城市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试看(春秋时期)列国都城在地图上的分布很容易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它们都邻近河流;以现在所知,几无例外。一部分固然因为交通的便利,一部分也因为河谷的土壤比较肥沃,粮食供给比较可靠。城的作用在保卫,贵人的生命和财富和祖先神主的保卫。……城郭的入口有可以升降的悬门,城门时常有人把守,夜间关闭。
——张荫麟《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春秋列国建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材料二 开封城的街巷结构截然不同于长安,他的四条御街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相连,此外还有东西向的横街,以及南北向的直街,互相连通成街巷网络,把商业区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在许多交通便利的街巷中,都有繁华的“街市”,行市、酒楼、茶坊、食店、瓦子(娱乐场所)等连成一片,形成摩肩接踵、昼夜喧阗的商业长廊。……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六百四十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一百六十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根据材料二,概述北宋时期开封城商业功能的新发展。(6分)
材料三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广州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并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