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东汉人王符在《潜夫论》中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里,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原创)东汉人王符在《潜夫论》中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里,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洛阳称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 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座 ③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 ④王符的话中有夸张的成分 |
答案
A |
解析
此题考查东汉时期的商业。根据史实,选项①正确,而万数明显为虚指,故而选项②③错误。 |
举一反三
明清时期,虽然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商业继续繁荣,这突出表现在A.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多 | B.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 | D.分工日益细密,出现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
|
下面是唐代长安和北宋东京的城市平面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有
①唐代长安城布局整齐,有严格的“坊”“市”界限 ②北宋时东京出现了“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现象 ③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 ④北宋时草市具备了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功能 |
下列情况在西周时期尚未出现的是A.已有铁器 | B.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 | C.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 D.能生产斜纹提花织品 |
|
(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受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图6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6分)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14分) |
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