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但17-18世纪中国又出现了被封建史学家称谓的“康乾盛世”的社会局面。你如何理解“衰落”与“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并能够理解这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但17-18世纪中国又出现了被封建史学家称谓的“康乾盛世”的社会局面。你如何理解“衰落”与“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并能够理解这种“衰落”与“盛世”的关系。 |
答案
(1)衰落的表现: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冲击和削弱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②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增设军机处,加强皇权,同时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专制制度面临空前的危机。③文化思想上,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学以致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预示了新制度的出现。 (2)“盛世”出现的原因:①清初奖励垦荒,康熙帝实行“更名田”,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达、商业贸易的活跃创造了条件,为盛世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②清初,国土辽阔,政治统一,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和巩固,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有效抵御了外来侵略,为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保障。③康、雍、乾三位皇帝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的开创者和维护者,劳动人民是“盛世”的真正创造者。 (3)“衰落”与“盛世”的关系:“衰落”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盛世”是清初调整统治政策,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任何“盛世”都不能阻止封建制度的衰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的衰落是必然的。 |
解析
正确与准确理解概念,所谓衰落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所谓盛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有资料统计,直到1890年,我国的GDP仍然占据世界第一位,但是经济结构的落差使我国并不是经济强国,在国际地位上更是被动。本试题实际上回答三个内容:一是衰落的原因,二是盛世的原因,三是衰落与盛世的关系。 |
举一反三
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城的联系 | C.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 D.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
|
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从公元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船舶开始取代波斯、大食、印度、昆仑等外国海舶,逐渐控制印度洋的海上霸权。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雅虎知识堂 (1)据材料一,宋代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此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材料二 随着宋瓷的光芒远播海外,外国人对宋瓷趋之若鹜。在国外,宋瓷的使用成为阶级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俗。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国家博物馆,还依然摆放有许多产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新华网《“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对东南亚的贸易产生了哪些影响?由此,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材料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由我国制造的商品通过漫长的海路运输被运抵欧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货物将有一条全新的途径抵达欧洲,途经云南连接起太平洋西海岸与大西洋东海岸的“第三亚欧大陆桥”铁路,将把这些货物目前的行程缩短3000公里左右。 ——中国网2008年10月26日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当今三条亚欧大陆桥有何联系?古代中西交通路线由陆路到海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2008年10月24日,中国***胡锦涛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亚欧携手,合作共赢》的讲话。他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他强调,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新华网2008年10月24日 (4)据材料四分析,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以及中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5)如果就以上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
从隋唐到明清,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主要反映了A.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 B.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加强 | C.农村耕地面积的扩大 | D.农业专业生产区域的形成 |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宋对“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突破了 | 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入仕 | 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 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
|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