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题型:云南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战国以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战国策》
材料三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雍正帝
(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和影响。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1)思想: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影响:在战国时期这一思想对发展封建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2)从材料二看是违背了材料一的思想,前者是限制商业的发展,而后者是反映由于商业发展所出现的状况。这正说明了人为地抑制商业的发展是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的发展,从而引起城市的显著变化。
(3)思想:清朝时仍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影响:这种思想对农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经济日益迟滞,导致中国处于落后的经济地位。
举一反三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题型:江苏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高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农业问题,并发现了一些规律。    
探究一  古代中国    
“僇力(lu齐心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反映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述实施这一政策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  战后苏俄(联)表1    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表2    粮食税征收额的变化

(2)概括表l中数据所反映的变化,依据表2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和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三  危机中的美国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摘编自2008年8月《大生》
(3)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四  80年代的中国与苏联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4)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对苏联的趋势加以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上述研究,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     ]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农商皆本    
D.重商抑农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