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其农业依旧在原始技术的低效率基础上停滞与徘徊。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国被外来的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大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你怎样看待这种稳定的“幸”与“不幸”?(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影响。(6分)
(3)以明清时期和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世界历史纵向、横向发展的相互关系。(7分)
答案

(1)稳定的基础:小农经济模式及重农抑商政策;君主专制强化;八股取士及思想禁锢(或答科举制的僵化与心学统治)(6分)
怎样看待稳定:从中国历史自身发展来看,明清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农耕文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分);但从世界历史向资本主义转型发展的 大趋势看,明清统治者厉行专制、固守农耕经济藩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3分)
(2)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新一轮的对外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各地区连结为一个摧体(或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新一轮的对外扩张,使民族史演变为世界史);(3分)不平等的国际分工造成了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差距拉大。(3分)
(3)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水平,使传统社会未发生突变,也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展开;与世隔绝又导致中国落后于近代化潮流,进一步影响了向近代社会的正常转型。(4分)工业革命使西方工业文明和近代社会迅速到来,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联系加强,又反过来巩固和壮大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3分)(必须结合材料内容说明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基础可根据材料“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得知。稳定的“幸”与“不幸”,即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的一面从中国自身来说,消极的一面是从世界发展大趋势来看中国。(2)此问应注意审题,强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世界整体,而不是各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概括材料信息,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剧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使得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差距扩大。(3)首先应根据材料把握“纵向发展”、“横向发展”的含义及关系。明清时期,纵向发展放缓,限制了横向的中外交往的展开;横向交往的隔绝又导致纵向发展的停滞。工业革命使西方纵向发展有一个巨大飞跃,在横向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横向上世界市场的发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原料,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纵向发展。
举一反三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实施海禁,明朝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往来主要采取朝贡贸易的形式,即所谓“惟不通商,而止通贡”。各国官方使者以朝贡名义向明廷献上“方物”,明廷将对方所需物品作为赏赐颁发,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交换行为。此外,也允许贡使将所带多余物品与民交易,但“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政府闭关政策的抵制,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商品不能无限制地进入中国,占有中国的市场,因而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对中国的正当贸易中,一直捞不到什么好处,处于入超的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便决定向中国输入鸦片。1838年底,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便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1842年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895年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946年
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78年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到90年代初,逐渐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释海禁政策与明朝“朝贡贸易”体制。(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闭关政策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战争结果的联系。(9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表格所反映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名称,并概述近代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趋势。(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政策措施中,具有“抑商”作用的是
A.秦朝向农民征收实物税赋、劳役、兵役
B.汉朝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C.隋唐时期鼓励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D.明清时期,采用白银收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人赫德(183—-1911)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一一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当时赫德分析的最有可能是
A.中国市场的潜力有限B.中国物产的丰富多样
C.对华战争的胜率较高D.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扼***了商业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得不到正常的发育
C.是强调发展农业、手工业,限制商业的发展政策
D.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出现后在有些朝代有过松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
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