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人皆知重敛之为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也。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由是,土地虽大,有荒而不耕者,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人皆知重敛之为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也。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由是,土地虽大,有荒而不耕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人皆知重敛之为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也。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由是,土地虽大,有荒而不耕者,虽耕之而地力有所遗。人日益困,财日益匮,是谓弃天之时,遗地之利,竭人之财……轻敛则人乐其生,人乐其生则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居者不流,流者日来,则土地无荒,桑柘日繁,尽力耕之,地有余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强,四邻之人归之如父母。虽欲驱之而去,其可得耶?
——摘自唐李翱(772~841年)《平赋书》
(1)根据材料,指出李翱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翱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答案

(1)观点:①反对重税(1分)使地荒人穷。(1分)②主张轻徭薄赋(1分)使民富国强(1分)
(2)背景:①唐朝中后期统治腐朽(1分),农民赋税沉重。(1分)②李翱受传统儒家民本主义(1分)、人道主义思想影响。(1分)③为达到百姓富足安康(1分)、天下太平的理想境界。(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重敛则人贫”可知李翱反对重税,因为重税使“人日益困,财日益匮,是谓弃天之时,遗地之利,竭人之财”,也就是地荒人穷;由“轻敛则人乐其生,人乐其生则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可知他主张轻徭薄赋,从“人日益富,兵日益强”可知轻徭薄赋使民富国强。本题主要突出对比重赋与轻赋的不同结果。
(2)关键信息:摘自唐李翱(772~841年)《平赋书》。结合题干关于赋税的观点分析,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归纳。结合李翱所处的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状况、民生处境,联系李翱作为儒学复兴运动先声之一的思想来源,依据材料再点明他的思想主张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可。本题基本上要善于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历史背景。
举一反三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桑麻。”
这反映了:①重农思想②节俭思想③当时商业活动比较基本停止④当时商品经济比较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④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获利)与封君比入。”这这表明
A.东汉初年“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初步形成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地方势力膨胀
C.东汉初年政府鼓励商人借贷,民间金融业健康成长
D.东汉初年富商巨贾与地方豪强把持国家政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到了辉煌的顶峰,中国的GDP在晚清时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著名历史学家黄宗智却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减少,没有发展
B.中国经济总量增加,但仍以传统经济为主
C.中国经济总量将要被英国超过
D.“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增长,但总量在下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出现B.唐朝政府严格管理经商人员和市场
C.明朝时期,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清朝前期,完全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