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B.中国外表

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B.中国外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木乃伊”、“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这些形象的比喻说明,传统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束缚下停滞不前。故答案选择A项。传统中国社会不仅外表僵化而且内部也没有活力,故B项不正确;中国传统社会是独立的社会,而埃及传统社会遭受外族(如奥斯曼帝国)入侵,沦为殖民地,故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故C项不正确。
点评: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自身能否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主要分别两派:一派是不变论、无发展论、停滞论;另一派是变迁论、发展论、转型论。关于中国历史“停滞论”共同点都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不变,没有发展,自身不可能产生近代性因素,只有靠西方文明的冲击才能打破平衡状态,向近代转变。(1)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欧洲伴随完成工业革命加强对外扩张之时,其时一些人污称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2)20世纪初叶,西方学者提出精神文化决定论,给中国历史“停滞论”涂上理论色彩。(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秋泽修二等人鼓吹中国历史具有“停滞”、“倒退”与“循环”的特性,只有依靠外力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4)西方学者又相继提出了“西方冲击——中国反应”论与“传统——近代”论,认为凡是近代的就是西方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变的创始者。(5)自称“与共产党决裂”的魏特夫为了与共产主义进行“战斗”还抛出了“东方专制主义”论。(6)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又相继提出了中国明清时期“高水平平衡陷阱论”、“有增长无发展论”、“过密型商品化论”、“明代倒退论”等,从而把“停滞论”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形态。这一内容主要从史论文的角度来进行命题,如2012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41题。
举一反三
董仲舒说:“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以此为度而均调之,使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今世弃其度制,而各从其欲。……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董仲舒这一观点主要着眼于
A.消除贫富差距B.保障财政收入
C.维护专制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
①主张抑商 ②倡导以法治国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琅玡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 黔首是富”。与该主张相左的是( )
A.宋明理学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D.封建君主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下列不能证明这个观点的史实是
A.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B.君主专制强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C.闭关锁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自卫
D.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业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 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
3.85
90%
隋 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
6.42
90%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1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