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3分)
(2)材料二中“冲动的办法”和“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分别是什么?依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要调整政策?(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29~1932年和1933~1937美国股市走势有什么不同?指
出20世纪30年美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何新的突破?(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
答案
(1)主张:重农抑商(1分)
理由:发展农业可使国家富强,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2分)
(2)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列宁决定调整政策。(2分)
(3)不同:1929——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1933——1937年则呈上升趋势。(2分)
突破:罗斯福新政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
(4)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关键冈素。国家制定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促使生产关系利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倡导以法治国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汉代实行“抑商”政策的是:
①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②设管理市场的机构——市属   
③市籍制度   
④通番禁令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与“重农抑商”政策密切相关的有
①“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②“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
③“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④“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比,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二 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一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材料三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猪、牛、羊等牲畜。
材料四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不断走高。特别是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为此,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1分)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2分)
(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3分) 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3)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目的的共同之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