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引自《苏州府风俗考》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中说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引自《苏州府风俗考》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中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材料二  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广东所产生的著名的民族企业,其创办人简照南于1870年出生在南海县。……
20世纪初的中国烟草市场完全被英美的烟草公司垄断。(因英美烟草公司阻挠),南洋公司陷入困境,不得不宣布破产拍卖,……(此后),简照南只好重操旧业,一边经营土洋杂货,一边推销香烟。
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10万元,1914年获利16万元。
——《岭南经济史》
材料三  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
——摘自胡锦涛演讲稿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的哪些政策,其在经济方面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 “近3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答案
(1)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2分)
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2)障碍:列强的侵略。(2分)
原因: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建立,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促进民族工业发展。(4分)
(3)主要原因:改革开放(2分)
(4)启示: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该顺应国内和国际形势的需要。(只要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或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得满分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下列措施,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一项是                                   (   )
A.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西汉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C.西汉初,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D.西汉初,政府对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
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条鞭法实行后,一些地区曾出现“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的现象,这反映了一条鞭法(   )
A.计亩征银,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摊丁入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按亩纳税,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赋役征银,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3分)各出于何种考虑?(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4分)
(4)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但却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
A.取消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C.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