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君权神授。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天下为主君为客”,或: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进步性: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3)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学校”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
(4)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
举一反三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     ]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题型:江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说: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司马迁认为汉武帝实行的文化政策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博采百家,综合利用
C.文化专制政策                       
D.任各种学派自由传播
题型:山西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由此可知董仲舒对“春秋大一统”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
A.春秋时期战争频繁,所以应该实行大一统
B.西汉刘邦实行“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他认为对国家不利,所以提倡一统
C.春秋大一统,是说《春秋》一书特别不重视一统,所以分裂,这里“大”字是动词。 D.董仲舒认为,要保持汉武帝时期一统的局面,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指导思想。
题型:陕西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董钟舒新儒学的内容包括: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③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④“三纲五常”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魏书·崔浩传》记载了崔浩的这样一段言论,浩曰:“古人有言,夫灾异之生,由人而起,人无衅焉,妖不自作。故人失于下则变见于上,天事恒象,百代不易。《汉书》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彗孛者,恶气之所生。”这反映了 [     ]
A.天人感应思想   
B.君权神授理论  
C.封建迷信思想  
D.君主专制理论
题型:江西省竞赛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