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七条 参议院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织之。 第八条 参议员每省以三人为限,其派遣方法,由各省都督府自定之。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三条 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 第十四条 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 |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是如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分析《临时约法》昙花一现命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包括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选举法规定。 |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
(4)与材料四比较,材料三有哪些局限性?依据材料四概括1954年宪法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五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
(5)依据材料五分析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现代政治历程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