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与民的关系成为中外政治发展中德重要内容,也使许多思想家为之不断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
题型:陕西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君与民的关系成为中外政治发展中德重要内容,也使许多思想家为之不断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调民本;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2)自由平等,分权思想,议会政治,法治思想,洛克提出了分权学说。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初步确立君主立宪制。 (3)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论语》 |
材料二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
——司马迁《史记》 |
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董仲舒《对策》 |
材料四言论:“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各是什么?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其思想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久不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己,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
[ ] |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朱熹的“格物致知”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治国思想“在于它是统治者自觉地从被统治者的立场出发进行换位思考的结果”,而其实施,则又取决于统治者个人的人格感召和道德表率作用。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共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改造在汉代。它是由汉武帝支持,由董仲舒推行的,董仲舒借孔子的口,宣传适合汉代统治者要求的宗教思想,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统治者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第二次改造在宋代。宋统治者集团利用机会从唐末五代分散割据的混乱局面中捞到了政权,他们需要接受前朝覆亡的教训。为了适应宋朝统治者的需要,产生了程朱宋明理学。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用一生的精力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注解。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宋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定为全国通用的教科书。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为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在两次大的改造中,儒家思想分别有了怎样的发展?试分析这两次改造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儒学地位、文化发展三方面产生的相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三 鲁迅说过:“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余剩的是北洋军阀……都把孔夫子当作砖头用,但是时代不同了,所以都明明白白的失败了。” |
(3)材料中,“把孔夫子当砖头用”“时代不同了”的含义各是什么?对于北洋军阀的行为,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④人贵贱有“序” |
[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 ]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