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治国思想“在于它是统治者自觉地从被统治者的立场出发进行换位思考的结果”,而其实施,则又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治国思想“在于它是统治者自觉地从被统治者的立场出发进行换位思考的结果”,而其实施,则又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治国思想“在于它是统治者自觉地从被统治者的立场出发进行换位思考的结果”,而其实施,则又取决于统治者个人的人格感召和道德表率作用。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共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改造在汉代。它是由汉武帝支持,由董仲舒推行的,董仲舒借孔子的口,宣传适合汉代统治者要求的宗教思想,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统治者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第二次改造在宋代。宋统治者集团利用机会从唐末五代分散割据的混乱局面中捞到了政权,他们需要接受前朝覆亡的教训。为了适应宋朝统治者的需要,产生了程朱宋明理学。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用一生的精力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注解。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宋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定为全国通用的教科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为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在两次大的改造中,儒家思想分别有了怎样的发展?试分析这两次改造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儒学地位、文化发展三方面产生的相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鲁迅说过:“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余剩的是北洋军阀……都把孔夫子当作砖头用,但是时代不同了,所以都明明白白的失败了。”(3)材料中,“把孔夫子当砖头用”“时代不同了”的含义各是什么?对于北洋军阀的行为,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治国思想:提出“仁”学,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为政以德”,以“德”和“礼”治国。
(2)第一次改造: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第二次改造: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严格维护君主专制和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尊卑等级秩序。
相同影响:都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都提升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政治地位,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在文化领域的独尊地位对古代文化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3)含义: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维护独裁统治乃至复辟帝制服务。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古逆流必然遭到广泛反对。斗争: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举一反三
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④人贵贱有“序”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强调的是

[     ]

A.法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B.“法治”优于“人治”
C.重法治,更应重视人治的作用
D.法治应与人治相结合
题型:河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     ]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