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儒学也得以复兴,每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在曲阜都要举行祭孔仪式,很多国家也兴办孔子学院,这主要因为A.中国和平崛起,儒家文化圈形成B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儒学也得以复兴,每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在曲阜都要举行祭孔仪式,很多国家也兴办孔子学院,这主要因为A.中国和平崛起,儒家文化圈形成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儒学也得以复兴,每年孔子诞辰纪念日在曲阜都要举行祭孔仪式,很多国家也兴办孔子学院,这主要因为
A.中国和平崛起,儒家文化圈形成B.儒家思想适应了当今国内外形势发展
C.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文明影响扩大D.“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政策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体,在当时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潮下儒学也得以复兴,各种祭孔活动在国外的出现说明中华文明影响扩大,答案选C,A项说法错误,儒家文化圈形成在中国古代即已形成,B 项说法错误,复兴儒学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而非全部照搬,儒家思想中的糟粕与当今现代民主,自由思想格格不入,D项只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而非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高考中以往较多地侧重在其对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而该题则侧重于其对世界的影响,尤其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地均在开设孔子学院,这一举措与此紧密相联,以后的高考中会加大对此方向的考查,希望引起注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
(4)儒家思想在宋朝、明朝分别形成了怎样的体系?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5)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截止2012年12月已有400所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各国人民认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他(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

孔子学院标志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2012年12月16日第七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举行。刘延东在开幕式中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化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重要精神,中国政府将积极支持孔子学院稳步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与孔子同时代的人“矮化”孔子为“丧家之犬”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康有为、伏尔泰对孔子的评价及其政治意图。(4分)
(3)进入现代社会,孔子价值观得到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C.保持传统思想不变D.压制其他思想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俸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言论与哪一思想比较接近……(   )
A.以民为本思想B.休养生息思想
C.峻法严刑思想D.和忍求安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