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股肱惰而万事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股肱惰而万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可见是反对理学空谈,主张经世致用,结合所学,顾炎武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这时理学日益僵化,引起知识分子的不满。
点评:经世致用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举一反三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意义在于
A.澄清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B.唤醒了人们的“民权”意识
C.批判了“私天下”的君主立宪制D.使人们勇于面对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B.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D.存天理,灭人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
请回答:
小题1:材料一、二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6分)
小题2:对比材料二、三,黄宗羲和顾炎武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4分)
小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木之人也。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虽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
请回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古代“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用意何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宗羲和顾炎武思想的共同点是
A.反对“重农抑商”B.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