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世纪的思想家黄宗羲和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启蒙思想家)对于君主和法治有过以下论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的思想家黄宗羲和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启蒙思想家)对于君主和法治有过以下论述: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所以“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 ——《明夷待访录·原君》 “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 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二:洛克认为“国王和暴君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这一点上:国王以法律为他的权力的范围,以公众的福利为他的政府的目的,而暴君则使一切都服从于他自己的意志和***。” ——《政府论》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黄宗羲和洛克的政治主张。(4分)分别说明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 材料三:1871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联邦制政体。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是一个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城市”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帝国法律高于各邦法律;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帝国皇帝为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兼任联邦议会主席,只对皇帝负责。宪法还规定:每个德国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自年满20岁至28岁前应在常备军中服役7年。 (2)根据材料三,指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的特点。(3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7分) 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为了建立和维护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思想任选一个方面说明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中国是如何向近代民主转变的。(8分) ***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4)简要指出从筹备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的期间,我国在民主制度和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4分) |
答案
(1)政治主张: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倡法治;(2分) 洛克主张以法律限制国王权力,政府应维护公众福利。(2分) 背景:黄宗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君主专制加强,推行文化专制。(3分) 洛克: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资产阶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2分)文艺复兴、自然科学发展,解放了人们思想;(2分)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分) (2)特点:在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联邦政体,但实质上仍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3分) 原因:普鲁士有君主专制和军国主义传统;(2分)普鲁士完成了德国统一;(1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2分)资本主义民主成为时代潮流。(2分) (3)政治:戊戌变法,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从设想推向实践;(2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2分)进行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阻止袁世凯独裁和维护民主共和。(2分) 思想: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人在中国再也无法复辟帝制;(2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分)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宏扬。(2分) (4)建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分) 颁布了《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2010年9月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 |
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迫害致死的思想家著有A.《四书章句集注》 | B.《读通鉴论》 | C.《焚书》 |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分) ⑵材料一中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 (3分) (3)同为启蒙思想,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与欧洲启蒙思想家相比,我国明清之际思想家在思想主张内容上的最大差异是什么?(2分) (4)材料二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1分)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对中国的冲击是如何使“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的?(2分) |
(14分)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段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3分)并分析两位思想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能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4分) (2)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分)?有何意义(2分) |
明清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要是 ①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 “是非决于学校” ③ 以“众治”取代“独治”,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④ 实行君主立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