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

(26分)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放置于世界文明史中,我们或可以发现,两汉时期,“世界时间”确乎是在西方的罗马城和东方的西安、洛阳。公元6世纪之后,中国独享“世界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从13世纪开始,西方的进步声浪越来越响,到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造成“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不是自然性的,不是资源性的,而是制度性的。首先是政治制度,然后是经济和文化制度。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2008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的新词“Chimerica”(China与America的组合),借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百度百科《Chimerica》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汉时期“世界时间”在东、西方的具体表现。(4分)
(2)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归纳“从13世纪开始,西方的进步声浪越来越响”的表现。(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Chimerica”产生的背景。如何理解“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10分)
(4)从上述“世界时间”的挪移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答案

(1)西方:罗马法的发展。(2分)
东方:大一统盛世局面;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造纸术、《九章算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①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如英、法、美等国;②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先后兴起,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确立;
➂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成熟,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科学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背景: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中美同属力量中心;
➂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中美经济联系加强乃是大势所趋;
④经济危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传染病横行、毒品泛滥、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理解:中美步入共生时代,一方面意味着中美双方利益相互交错、彼此渗透、相互依存;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两国应进一步加强互信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按以下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世界时间”是不断变化的。(1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第二层次:“世界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变化。(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三层次:当今中国应对“世界时间”变化的策略。比如制度创新、增强国力、加强国际合作、和平崛起、做个有责任的世界大国等(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按照题目信息,“世界时间”的解释,“人类文明的进步……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两汉时期“世界时间”在东、西方的具体表现,即这一时期东、西方的发达之处。西方有罗马法的发展。东方有大一统盛世局面;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造纸术、《九章算术》等。
第(2)问,根据时间,把握阶段特征,西方的进步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来归纳其表现。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兴起;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第(3)问,“Chimerica”产生的背景结合时间,从中国国家实力提高、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中美联系等角度思考。理解“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即谈认识,一方面说明中美双方利益相互交错、彼此渗透、相互依存,另一方面是如何做,应进一步加强互信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第(4)问,本小题是整个问题的总结,需要规律性的总结,“世界时间”是不断变化的,“世界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变化。还要谈谈中国今后发展的问题,如何应对“世界时间”变化的策略,如加强国际合作、和平崛起、做个有责任的大国等。
举一反三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对上述法治观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D.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上述观点的最有力论据是
A.制定《十二铜表法》B.编纂《民法大全》
C.颁布《拿破仑法典》D.万民法的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侵辱是对他人人格权的蔑视,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罗马法已经通过侵辱之诉对非物质的人格利益损害给予金钱赔偿。著名的德国罗马法学家弗里兹·舒尔茨对此说:“侵辱之诉对于精神损害,尤其是任何类型的侮辱行为,提供了强大而有效的保护。”这体现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公平、正义、理性D.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采用“要式买卖(买卖的一种方式)”时,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对这段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买卖行为重视法律形式和程序B.以铜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D.罗马法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                                              
A.条文清晰,实用性强B.尊重传统,灵活性强
C.保护贵族,阶级性强D.承认契约,原则性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