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
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B.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
C.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典型的主张是“因信称义”。 “精神上的自由”是相对的,你可以信仰上帝的方式不同,但必须信仰上帝。A反应了因信称义的思想,B主张反应了先定论的主张,不能体现获得精神上的自由。C则是天主教的“因行称义”。D为信仰耶稣的共同主张。故选A
点评:本题需正确区分新教与天主教的思想,正确理解因信称义的主张。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程度的考查。还可以考查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等。
举一反三
读图回答:(17分)
   
图一 教皇出行图      图二 路德焚毁教皇令     图三 烧死“异端”
请回答:
(1)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影响?(5分)
(3)你如何看待图三的措施?(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成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其中与“资本主义精神”不相符的史实是
A.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B.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激发人们对黄金的渴望
C.持续400余年的黑奴贸易
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宗教改革大量吸收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B.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北欧地区是必然的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句话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
C.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17年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的主要影响是
A.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统治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
C.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描绘了自由、平等的蓝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