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

(25分)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
——人民网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逐一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9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何表现?(9分)
(3)当代中国新时期的社会转型的难度很大,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回答不利因素有哪些?(7分)
答案

(1)15—17世纪,葡萄牙等国把握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契机,发挥航海强国的优势,率先经济崛起;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依靠其率先建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模型和制度文明,强势超越葡西,扩张为“日不落帝国”。(2)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抓住电气等技术上的创新,成功“逆袭”;当欧洲列强入侵和爪分中国之时,日本抓住崛起的时间窗口,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3)掌握先进科技战后美国在以原子能、电子信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中继续把握先机。
(2)经济: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政治:民主建设大发展。
文化: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新的具体理论形态。或者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3)国际:国际格局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转型的难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的相互影响与制约从未如此强烈,各个国家、民族的政治文化也相互影响,这种情况对后发展国家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
国内:中国同时要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使命,农业仍在我们国家占有极大的比重;我们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法制观念却依然淡薄,封建思想在许多地方根深蒂固。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所述三个时期分别为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分别列举在每个时期崛起和强大的国家即可以得出15—17世纪,葡萄牙等国把握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契机,发挥航海强国的优势,率先经济崛起;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依靠其率先建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政治模型和制度文明,强势超越葡西,扩张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抓住电气等技术上的创新,成功“逆袭”;当欧洲列强入侵和爪分中国之时,日本抓住崛起的时间窗口,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掌握先进科技战后美国在以原子能、电子信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中继续把握先机。
(2)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加以回答即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政治:民主建设大发展。文化: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新的具体理论形态。或者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3)本题需要从国际政治和经济以及国内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状况来加以回答即国际:国际格局政治格局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转型的难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的相互影响与制约从未如此强烈,各个国家、民族的政治文化也相互影响,这种情况对后发展国家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国内:中国同时要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使命,农业仍在我们国家占有极大的比重;我们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法制观念却依然淡薄,封建思想在许多地方根深蒂固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国际国内背景
举一反三
沃勒斯坦尔指出:“热那亚从13世纪开始就有夺取印度贸易的欲望,最终,热那亚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打破了威尼斯人的垄断…… ”可见作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
A.西欧内部竞争的结果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结果
C.世界市场形成的结果D.急需传播基督文明的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C.亚、非、拉的近代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在《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45年,玻利维亚波托西银矿的发现和开采引发了震动全欧洲的、持续两个世纪之久的“白银热”。这股“白银热”对历史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拉丁美洲经济的繁荣
C.加快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D.促成了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兴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克思曾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失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
A.世界历史因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而出现
B.生产方式的交往促成了世界历史的形成
C.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因世界各地的交往而形成的
D.世界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各地交往的历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